報考人數減少,“公考”降溫了?
從這次報名的數據上來看,無論是報考總人數還是單個職位的熱度,較以往相比,都有所下降。
這次涉及揚州的職位有28個,招錄45人,而去年30個職位招錄41人,應該來說,這次的考生機會更多。
但報名結果卻顯示,這次2506人報名,人數是上次的七成。從單個職位來看,上次報考人數超過100人的職位達13個,而這次只有6個,是上次的一半不到。
探變求因
-“門檻變高”擋住一批人報考
2012年“國考”的絕大多數職位對考生的專業設置了詳細、嚴格的限制,專業不限的崗位只有20多個,且主要集中在中央機關,一些準備報考的人發現,面對1.8萬個招考崗位,自己居然“一個也報不了”。這個被網友形容為“史上最嚴”的“國考”標準,當是一些大學畢業生和在職人員放棄報考或未能通過資格審查的主要原因。
“門檻變高這一趨向需要引起考生關注,”南京大學副教授、和源公考專家單鋒博士認為,公務員考試將越來越具有針對性,比如這個職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針對性地提出條件,符合這些條件的考生在報考時才能被審核通過;而幾年前,很多考生只要有了本科文憑就可以來考,考中上崗之后,根據職位的需要展開培訓。
“這一變化將很多‘湊熱鬧’的考生擋在門外,也讓招錄單位更容易招到所需的人才。”單鋒博士說。
-就業形勢好轉,求職渠道變寬
揚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吳進紅分析,就業形勢好轉,公務員不再是畢業生就業主渠道,以及考生對公務員考試更加理性,也成為報名人數逐漸趨穩的主要原因。
“我們一個班25人,只有11人報名,而上一屆的畢業生,同樣25人,報名人數達到19人。”小譚是我市一所高校的畢業生,她在一家企業找了一份營銷策劃的工作,而不愿坐機關消耗青春年華。
吳進紅分析說,隨著《勞動合同法》的逐步實施,許多行業的職工在社保、養老、工傷、失業、生育等方面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這大大降低了普通的社會工作與公務員或是國企工作人員在福利上的差距。
今年應屆畢業生小沈沒有報考公務員,在他看來,考研和直接就業更切合實際。“我喜歡機械,考研以后搞研究,應該來說也有不錯的前途。”
-“90后”大學生不愛進機關
除了門檻變高,擋住了一批考生之外,“90后”考生不愛進機關也是今年“國考”降溫的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公務員被稱為“金飯碗”,公務員熱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說,2010年的大學畢業生是“80后”“90后”各占一半,2011年的大學畢業生則以“90后”為主。大部分“90后”是獨生子女,生活無憂,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能發揮個性和創造力,而不是一味盯著“旱澇保收”的飯碗。
小紀就是這樣一名的“90后”,拒絕了父母對他報考公務員的要求。在小學階段,小紀就開始練鋼琴,至今已有幾張證書在手。“當然,做公務員應該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職業,但是每天要準時上下班,要求也高,更不能隨便開玩笑。”小紀說,他更愿意從事與鋼琴有關的職業,比如當鋼琴教師或者當調音師,自由又輕松。
“公務員熱”拐點已現?76%不認同
網上問卷調查,?%不認同此觀點
2003年以來,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從8.7萬增加到100多萬,增長了十幾倍。但無論報考總人數還是單個職位熱度,2012年國考首次實現“雙降”,輿論有觀點認為公務員熱已經悄然降溫,拐點已現。昨天,人民論壇雜志社聯合人民網推出問卷調查,以下是截至昨晚9點的調查結果。
有觀點認為,2012年持續多年的“公務員熱”已到“拐點”?有76%調查對象表示不認同。問及“您認為公務員熱還會持續多久”,回答1-2年的占11%、3-4年的占14%、5-7年的占17%,而10年以上占比高達46%。青年公務員面臨的哪些境況您最不能忍受?60%認為人際關系復雜、難以把握是最大困境。您為什么報考公務員(多項選擇)?74%認為工作穩定,56%認為高福利、高保障,58%認為社會地位高。
記者錦嶺(來源:10月27日揚州晚報)
Tags: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南京郵電大學人事處招聘
- ·下一篇文章:揚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直屬事業單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