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選調基層公務員”昨筆試
“題量不大,難度一般,時間充足,但要答好也不容易。”
省市“選調公務員”昨筆試
■6條試題考查“優秀”公務員能力素質 ■專家前瞻:考試既是選拔也是引導
昨天上午,2009年省市黨政機關從基層選調公務員筆試在揚州旅游商貿學校舉行。由1條論述題、2條綜合分析題、2條案例分析和1條申論題組成的試題,讓考生見識到了“優秀”的含金量。
考生印象——“題量不大,難度一般”
“題量不大,難度一般,時間充足,但要答好也不容易。”昨日上午考試完畢,來自邗江區的考生張女士走出考場,神色輕松。她告訴記者,今年的題目從去年的8條減至6條,仍全是主觀題,但題目形式和內容都非常靈活。“題目專業性不強,緊跟當前形勢,非常切合工作實際。題目主要反應了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偏重經濟、法律。”
考生陳先生說,題目體現了選拔優秀公務員的要求,“能把握好政策,有較強的辦事能力,知識面寬、視野開闊,還得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專家評題——答題思維要“承上啟下”
針對此次試卷的出題特點、解題思路等,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副教授、和源公考培訓專家單峰博士。“起點高、立意高、內容有厚度,可以拉開差距。”單老師說,“進入市級機關后雖然要從辦事員做起,但卻要站在全局角度來分析處理問題。”
單老師指出,從題目設置上看,今年的題目還是考查考生的宏觀政策把握能力及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論述題和綜合分析題集中體現了這樣的考查要素,當然處理問題能力要符合市級崗位的性質和要求。考生答題時不能僅僅站在以前基層崗位的思路上來回答問題,一定要有市級機關“承上啟下”的辦事思維。
專家前瞻——考試既是選拔也是引導
單峰說,這次選調為今后通過什么方式選拔領導干部、優秀公務員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對機關、基層的人才選拔也是一次引導。
兩條案例分析題實際考查了考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應用能力。第1條案例題的分析要從鄉政府能否將具有公共利益的供電部門承包給個人入手闡述,鄉政府處理問題的程序違法也不容忽視。第2條案例題的分析要從企業做法是典型的違反勞動法規出發,但考生在論述其現象時,不要忘記如何為企業化解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規范引導企業行為,促進社會和諧,切實體現服務型政府的本質。也就是說不能就現象論現象,答題要有全局性。此外,答題時還要注意題干中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這兩個關鍵詞,其中“部門”實際指的是有關政府部門,這就給我們啟示如何去做好下級部門的監管問題及同級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綜合分析題第二題實際是一個組織計劃類考題,和傳統題目相比有所變化,不但考查了考生的獨立辦事能力,同時也考查了考生對機關行文程序性的掌握和效率性的保證。
如何寫好最后的申論,和源公考申論培訓專家、南京大學蔡文博士認為,首先要站在優秀公務員的宏觀角度來思考問題,觀點明確、正確,要有大局觀念;其次論據要充分有力,行文要簡潔、不要過于煽情。
記者 高錦嶺 見習記者 羅林林(來源:09年10月18日揚州晚報)
■附錄■
筆試試題(注:根據考生回憶還原,僅供參考,以有關部門公布為準)
一、論述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近日,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并提出“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的重要指示精神。試對這句話進行論述。
二、綜合分析題
1.圖表
關于政務信息公開化。2008年5月國家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9月份某省列出對該省政務公開的普及度、知曉度、滿意度的調查圖表。分析這個省政務公開的工作實際情況并對其提出發展方向。
2.某縣為促進經濟發展而招商引資,在投資用地時導致農民收入減少并產生矛盾等不協調問題,上訪事件增多。因此,市局相關部門非常重視。
(1)試擬一份調查提綱,寫出調查的目的、調查的重點、指導思想等。
(2)你如何將公文通過應有程序流轉到相關企業和部門。
三、案例分析
1.一個鄉政府把供電部門通過合同承包給張某,后當地老百姓拖延電費60萬,被張某斷電,民眾對此強烈不滿并發生治安事件。政府認為張某存在過錯,中斷合同關系并對張某罰款600元,還搶走張某賬本。請你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評析政府機關的行為。
2.受金融危機影響,為促進經濟增長,有些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采取了一些對勞動者不利的應對措施,比如無期限延長勞動者試用期、將試用期變成實習期、只發70%的工資甚至取消帶薪年休假。試談談對該現象的看法。
四、寫作題
隨著社會進步和競爭壓力加大,年輕人心理問題增多。一些大學開設了心理宣泄室。有些人認為不好,刻意通過宣泄室宣泄,會助長年輕人暴力傾向。專家認為,有心理問題,要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壓力不是靠發泄解決的。
據材料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議論文。
Tags: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江蘇省蘇州藥品檢驗所招聘事業編制人員簡章
- ·下一篇文章:上海市公安消防總隊接收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簡章